赞扬科学家精神 展示中国力量

 —《深圳特区报》整版刊发王选与汉字激光照排报道

为展现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辉煌成果,激发民众的爱国热忱,《深圳特区报》推出了展示中国科技、创新和制造实力的大型栏目“中国力量”,走进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体现中国特色、彰显民族精神的大工程大项目,通过一组深度报道,生动呈现新中国的成就,献礼新中国70年华诞。日前,该报由报社编委刘琦玮带队,来京采访了计算机研究所(将更名为王选计算机研究所)郭宗明、丛中笑以及方正电子公司相关负责人,采写了综合报道《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技术:身行方正 “光与电”闪耀星河》,于2019年7月29日在该报整版刊发。

《深圳特区报》是深圳市委机关报,深圳经济特区权威媒体和第一大报,也是进入中南海的报纸之一。本次采访报道,重点反映了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技术这一伟大成就引发的中文信息处理和出版印刷技术革命,同时生动反映了王选老师顶天立地、创新奉献的科学家精神和“大写好人”的感人故事。该报道还采用文字+视频的全媒体方式,同时在其新闻客户端“读特”上推出。

《深圳特区报》整版刊发王选与汉字激光照排报道

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技术:

身行方正 “光与电”闪耀星河

深圳特区报    2019年7月29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琦玮 申卫峰 吴向阳 焦子宇/文

郑东升 耿超逸/图

王选在查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报纸胶片

6月中旬的北京,已是骄阳似火。

中关村方正大厦的王选纪念陈列室里,一张题为《高速卫星传版系统——给报纸插上翅膀》的深圳特区报版面复制件静静地躺在玻璃橱柜里,这篇报道详细解读了计算机科学家王选的卫星传版系统这项当时全新的科技发明。

1999年1月30日的深圳特区报关于高速卫星传版系统的报道

卫星传版系统,只是这位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科学家众多技术创新之一。从华光Ⅰ型系统研制成功打印出报纸样张《汉字信息处理》,到华光Ⅳ系统广泛为国内报纸和印刷行业使用,到远程传版系统问世实现报纸异地同步高质量印刷,再到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1994年为深圳晚报国内首家采用……王选院士和他的团队一次又一次从根本上改变着中国的出版印刷行业,更是让用汉字记录的中华文明在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得以延续乃至光大。

在传播巨变的时代 依然“顶天立地”

1979年7月27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了第一张报纸样张《汉字信息处理》,如今,整整40年过去,人们的阅读方式逐渐由纸质阅读变为电子阅读,以王选的技术起家的方正集团也在顺应着这股潮流前行。面对这种变化,方正电子副总裁郑伟对记者说,尽管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但王老师的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仍在使用,而他留下的“顶天立地”的精神更是成为每一个方正人的座右铭。“顶天”,要求不断追求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而“立地”则要求适应技术和市场变化,满足用户需求,更要在此基础上推动行业革新和发展。

如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迅猛发展,作为方正电子主要业务之一的媒体业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年就已经根据技术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制定了‘方正超融合智慧媒体解决方案’规划,针对每个媒体的实际情况和媒体融合发展情况,打造了诸如全媒体生产管理系统、指挥报道系统、新媒体矩阵系统、媒体云管理平台等一系列量身定制的方案,涵盖了包括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南方报业、澳门日报以及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等数十家国内外客户。”郑伟说。

面对不断推陈出新的技术发展,方正电子新电子板块研发中心总经理闫国龙表示:“虽然方正电子有自身独特扎实的技术,但技术发展以及更新迭代是迅速的。所以我们与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深入合作,在应用开发和技术攻坚研究层面协同合作,计算所是我们技术攻坚的有力后盾。在新研发并推出的XML排版系统,全媒体、新媒体及媒体大数据智能解决方案,力争技术达到极致、全面,这可以说是遵循了王选老师提出的‘科技顶天’的要求。”

在许多“0”前面 写了个“1”

以火熔铅,以铅铸字。这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内印刷行业的现状。然而,当时的国外,第二、三代激光照排系统已经投入使用,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已经开始研制。

1975年初,已经在家养病14年的王选偶然得知了国家于1974年8月设立的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即“748工程”,在计算机领域已经浸淫了近20年的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项目蕴藏的巨大的价值——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当时国内落后的印刷行业。

王选选择了“748工程”子项目之一汉字精密照排系统,开始了自行设计和研究。

那段时间,王选拖着病弱的身体,挤公共汽车到中国科技情报所查资料,甚至为了省5分钱的车费而提前一站下车。经过缜密的调研分析,同时结合当时的国情,王选大胆提出跨过二代机和三代机阶段,直接研制当时尚无商品的四代机。

当然,这样一位当时看来有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家自然少不了被质疑。后来忆及此事,王选感慨说堪比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然而,一切都成功了。1975年5月,王选的技术方案获得了北京大学的支持,成立了“748工程”会战组,王选为技术总负责人。1976年9月,在王选带领课题组成功完成将汉字字形压缩信息复原成点阵的模拟实验后,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任务被正式下达给北京大学。1979年7月27日,通过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了第一张报纸样张《汉字信息处理》,1980年9月15日,成功排出第一本样书《伍豪之剑》。这套原理性样机后来被命名为华光Ⅰ型。

原理性样机输出了第一张报纸样张《汉字信息处理》

王选的亲传弟子、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现任所长郭宗明说:“华光Ⅰ型虽然只是原理性样机,但却实现了从0到1的质变,也可以说,王老师写了个1,才让后面那么多0有意义。”

郭宗明接受专访

让科研成果拥抱市场

回忆起恩师,郭宗明说,王选这样的老师在当时以教学和科研为主流的高校里有点特立独行,因为他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技术成果转化成应用,而幸运的是,北大包容了这样特立独行的王选。

2019年7月,王选生前的秘书丛中笑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把一个科研项目从技术研发到打造成为有竞争能力的商品,进而占领市场,是一个十分艰苦、‘九死一生’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华光Ⅱ型系统的研发遇到了最坎坷的时期:英美日等国外厂商大举来华,用户和业内人士不看好国内系统,纷纷购买进口系统,团队科研人员在评职称、出国进修的压力和诱惑下不断流失,同时系统软硬件稳定性差,故障频出……一时间内外交困。

此时的王选顶着压力,时常挤公共汽车往返于北大和当时的用户单位新华社之间,带着团队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最终使系统达到了用户要求。1985年5月,“华光Ⅱ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通过国家经委主持的国家级鉴定和新华社用户验收,这意味着华光Ⅱ型系统正式走出实验室,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用照排系统。

此后,华光Ⅲ型、Ⅳ型系统在中国铁道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经济日报社等单位试用成功。紧跟着,王选和同事们又设计出TC91、TC93等第五、六代照排控制器,以此为核心的国产照排系统迅速占领市场。到1993年,国内99%的报社和90%以上的书刊印刷厂采用了国产激光照排系统。我国的印刷行业基本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的时代,也走完了西方四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

“顶天立地”践行一生

2004年4月21日,王选为科技日报题词“科技顶天、市场立地”,顶天立地的科研精神,如今成了计算机所和方正人的座右铭。


 

在激光照排技术成为市场主流后,王选再次提出“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再用创新的技术引领技术改造、创造新市场”。于是,基于异地同步出版的需要,远程传版技术问世了;基于彩色出版物受制于进口电子分色机的困扰,王选又带领团队研制出了彩色照排系统;顺应国际开放技术潮流,方正93系统研制成功,赢得了明报1400万美元大单;而1994年,可用于画刊、彩色杂志的高档彩色桌面出版系统问世,不仅迅速全国推广,并且进入港澳台、东南亚和北美等地,迄今为止已占领了海外80%以上的华文报业市场……

谈及王选,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电子)副总裁郑伟由衷地说,王选身上有一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王选不仅是一个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他非常注重收集用户体验进而对产品进行升级改造。采访中,郑伟仍然清晰记得当年跟随王选南下深圳为深圳报业客户服务的情景:1994年,王选团队研制的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被深圳晚报首家采用,王选带领部分团队成员来到深圳,指导用户使用,并收集用户使用反馈信息。1996年,王选带着刚加入方正不久的郑伟来到深圳特区报,对刚刚上线的广告管理和制作系统进行了数天的用户走访,而这些都成为该系统改进升级的重要参考。

关于“顶天立地”,王选这样解释:“顶天”就是要有高度的前瞻意识,立足于国际科技发展潮头,对未来技术或下一代技术作储备,进行预研和探索,以不断追求技术突破;“立地”就是商品化和大量推广、服务,形成产业。这位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科学家,他是这么说的,也一生在坚定地践行。

曾有人说,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侠小说,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世界上有汉字报纸的地方,就有王选的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泽被一方。2007年12月,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4913号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王选星”。从此,“王选星”承载着人们的思念,让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光辉永远闪耀在人类文明的宇宙星空。

记者手记:超越的是技术 传承的是精神

位于北京中关村成府路298号方正大厦的王选纪念陈列室总共不到300平方米,这一片小小的空间,记录着中国印刷技术由“铅与火”迈向“光与电”那段辉煌的历史,而距此6公里外位于上地五街9号的另一座方正大厦里,一项项新的技术创新正在这里诞生。

就在上地五街的方正大厦里,闫国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方正电子的技术研发,始终围绕着王选的汉字信息处理技术而展开。如今的方正人正在向更广的技术领域拓展,每一项技术创新都是对王选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传承与致敬。郭宗明也特别提到了“顶天立地”的最新英文翻译,World class technology,world wide applications,直译为“世界级的技术,世界范围的应用”。这是“顶天立地”在新时代的诠释。

王选遗嘱第7项写道:“我对方正和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的未来充满信心,年轻一代务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诚然,王选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继承者们正在技术层面努力践行王选夙愿,追求创新,不断发展,在对“顶天立地”以世界为范围进行外延拓展。

但是,郭宗明同时提到,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已正式更名为王选计算机研究所,“这个研究所是王老师创建的,继承的精神也是王老师的精神。”而郑伟在采访中也强调,王选“创新、奉献和工匠”的精神是方正人的基因和血脉。

或许,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王选纪念陈列室里记录的技术已经是过去时,方正“年轻一代”正在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奋力超越王选,但王选精神是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继承者们要永远传承下去的。

人物专访: “好人”王选“一生心安”

——访王选生前秘书、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王选纪念室主任丛中笑

丛中笑(中)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一件青花瓷蓝衬衣,一头干练的短发,一脸和蔼的笑容,丛中笑就这样走进了王选纪念陈列室,在这里接受深圳特区报“中国力量”采访组的专访。

从1998年直至2006年2月13日王选逝世的这段时间里,她担任王选的秘书,亲眼目睹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生命最后几年里如何忘我工作、奉献自己最后的余热。提起王选,丛中笑声音里带着些许哽咽,“好人,一个大写的好人。”她这样说。

为国家好 主动挑起科研重担

王选曾说,一个人只有把工作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到一起,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丛中笑说:“王老师说他一生有十个重大选择,其中之一便是选择了汉字激光照排这个项目。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借此改变传统的印刷行业。”记者参观王选纪念陈列室时,丛中笑讲到一件轶事:1989年,国内某大报花费430万美元引进美国HTS公司的照排系统,美国方面解决不了汉字信息处理的难题,导致系统迟迟不能使用,王选考虑到国家并不富裕,外汇不能白花,主动带领北大科研团队对该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仅用了半年时间就让该系统成功投用。

王选在遗嘱中提到,我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21世纪中叶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强国,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为此作出一点贡献,已死而无憾了。“这可以说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科学家精神,也是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家国情怀。”丛中笑说。

为新人好 毅然退出科研一线

1993年,王选宣布退出科研一线。问及原因,丛中笑说,其实就是他利用春节做的一个方案被他的一个研究生一句话否掉了,“王老师,我们现在电脑上有一个功能就能替代你的方案”,那一刻,他觉得自己不能再在一线干活了,不然容易犯瞎指挥的错误,于是他退了下来,一大批有活力的年轻人被提拔使用。

照片上的王选看上去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不过丛中笑说,对他喜欢的人,尤其他喜欢的年轻人,王老师特别地健谈,“可以说是神采飞扬,如果记者采访,他巴不得一个一个地都给记者介绍一遍。”丛中笑说,王选还会把每一个年轻人的情况甚至他们的家庭情况都记下来,必要时一一关照。

为他人好 心里永远装着别人

王选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曾说,他一生得了二十多个奖,但这一刻却把小学五年级得的一个奖回想起来了,所有的奖里面,这个是基础。他说的这个奖名叫“品德好、最受欢迎的学生”。这不是一个正式奖项,连证书也没有,也可以叫做“好人奖”。王选说,青少年时代就应该按好人标准培养,只有先成为好人,才能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好事。

然而,“好人”王选却没有对自己好一点。一个塑料茶杯,一副塑料框的眼镜,一件灰色小翻领西服,一条只有见重要客人时才会系上的领带,在庄重肃穆的王选纪念陈列室里显得那样的简朴。丛中笑说:“王老师有个好人观,季羡林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个好人。’王老师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和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

但现实中的王选从来是对别人比对自己好。在王选纪念陈列室一隅,陈列着几十张捐赠收条及捐赠证书,捐赠金额几十元几百元到10万元甚至10万美元,落款时间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而这只是王选夫妇捐赠的部分收据。甚至在临终时,当看到抢救无望,王选和夫人陈堃銶共同做出了停止输血的决定,是为了把血留给有需要的病人,“他在遗嘱里说了,如果抢救无望,他不愿意浪费国家和医生们的财力物力和精力。”讲到此处,丛中笑停顿了一下,声音哽咽。

2006年2月13日,王选逝世。妻子陈堃銶的挽联上如此写道:半生苦累,一生心安。“有一首歌叫《好人一生平安》,但陈老师说好人不一定一生平安,他可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磨难,应该是好人一生心安。王老师是心安的,因为他没有做过对不起他人、对不起国家的事情。”丛中笑说。

深圳特区报相关报道链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1907/29/node_A05.html#content_699993

 

CLOSE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