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愿焦头烂额,来看看大科学家的选择!

高考成绩出炉

学子们都忙着填报志愿

对未来的大学生活

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今天

为大家节选了一篇文章

出自《当代毕昇 王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大科学家

是如何度过大学生活的

北大优秀学生

— 《当代毕昇 王选》节选 —

开学后,王选才得知,早在 1913 年,北京大学就开设数学门,建立了我国现代第一个大学数学系。王选所在的数学力学系,今年从全国招收了 200 多名新生,几乎都是各地的数学尖子。其中有王选认识的南模校友张恭庆,他数学成绩非常突出,已经自学过微积分,所以上数学分析课的时候,他就悄悄拿出一本英文书看,不大听讲了。还有《北京日报》专门报道过的“北京神童”马希文,上学时就可以代替老师给同学们讲课,现在还不到 15 岁,是系着红领巾来上的大学。人才会聚,让王选进一步感受到了北大的魅力。

大学一年级的三门基础课一一解析几何、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把王选和同学们从中学数学一下子带进了高等数学的殿堂。从中学的初等数学进入大学严密的高等数学范畴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轻松,甚至有困难,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值得庆幸的是,王选他们一入学,就受到名师的精心教导:教解析几何的是年过半百的一级教授江泽涵先生,学术上几乎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齐名;教数学分析的程民德先生当时 37 岁,已是正教授;教高等代数的丁石孙先生才 27 岁,毕业于清华大学,据说北大数学系代主任段学复曾表示,不惜用六个人去换丁石孙一人来北大,可见其才华之出众。在这些名师的指导下,王选在学业方面扎扎实实地迈出了第一步。

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许多同学的普通话说不好,夹杂着浓重的家乡口音,有的干脆说方言。每到班里开会,大家都不太敢讲话。王选就鼓足勇气率先发言:

“有一次,我到城里的饭馆吃面条,服务员问我,要几两面啊?我们上海习惯说一碗面,或者两碗饭,我对“两’这个单位完全没有概念,只好胡乱说,要一两。结果服务员不太相信地看着我,幸亏旁边一位老先生好心提醒我,你这样的年轻小伙子,应该要半斤。我才赶忙说,要半斤!”

王选的话,一下子把大家逗乐了,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话匣子也打开了,大家一交流,原来都闹过不少笑话:有的同学在饭馆点“一盘儿”饺子,因为普通话的儿化音发得不标准,结果服务员端上来 120个饺子;有的同学听北京人说“劳驾、借光”,还以为要向自己借火柴点烟抽。大家这么一说,心情都放松下来,“大胆开口”了,而且有另一大收获一一辨别和听懂各省方言的能力大大提高。

1954 年国庆,王选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 5 周年的天安门游行活动,这是他记忆中“最高兴的事情”。前一天晚上,王选和参加游行的几个同学就赶到了城里,在家住东单的舅舅那里住了一宿。第二天大清早来到天安门广场,白天列队游行,晚上跳集体舞,王选穿着最喜爱的白衬衫,和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唱啊、跳啊,心中充满了对新中国的热爱。

每天下午 4 点半以后是系里的体育锻炼时间,活跃好动的王选积极参与,他尤其喜欢打篮球和乒乓球。与小时候玩玻璃弹子类似,王选擅长“精准”游戏,绝招是“投篮准”和“落点刁”。

由于与同学们相处融洽,又有做中学干部的经历,不久王选被选为团支部书记,后来又担任了系里的分团委副书记。大量的学生工作和社会活动占据了王选很多精力,可他乐此不疲,认真负责地投入到工作中。

班里唯一的党员王树桂家里困难,天凉了,却没有厚衣服穿。王选就和同学们凑钱买来了绒裤,让心灵手巧的女同学绣上“王树桂”的名字,放在他的床头,王树桂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为了搞好会议和集体活动,王选不遗余力地开动脑筋想办法。一次,为了使同学们了解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情况,王选想出举办故事会的形式,先发动大家分头去调查采访了解家乡各行各业的变化,然后在故事会上通过“大家谈”的方式讲出来。倡议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故事会开得生动有趣,效果奇佳,王选也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1955 年 11 月,大学二年级的王选被评为北大优秀学生北大青年“三好”积极分子。这在当时是一项很高的荣誉,每个班只有一两个同学能够获得。

从小学五年级被选为班长,直到大学毕业,王选一共做了十余年学生干部,这些经历极为宝贵,使王选终身受益。王选后来深有感触地总结说:

“长期的学生干部经历使我懂得要以身作则,为别人着想要诚恳待人,要虚心接受各方面的批评。我要求同学做到的事,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当我指出别人的缺点时,要先想想自已身上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学生干部的经历也提高了我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是一个人能够做出成绩的不可缺少的素质,尤其是作为学术带头人必须要具备的素质。”

1956 年,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王选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抉择的关口:选专业。

这之前,北大数学力学系在数学和力学两个专业之外增加了一个新的专业方向一“计算数学”,王选和同学们上完了一、二年级的公共课,要选择其中一个作为自己今后攻读的专业。

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数学是古老成熟的学科,既有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又有亟待攻克的一道道难关,系里许多尖子学生从中学时代就立下了勇攀数学高峰、摘取数学明珠的宏伟志愿,数学专业自然是他们的首选。

而计算数学,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解决有关的数学和逻辑问题,属于应用数学的范畴。由于是新设立的方向,目前没有一套像样的教材,而且应用性强于理论性,包含大量繁杂琐碎、非创造性的技术工作,在多数人眼中不见得有高深的学问,前景也不明朗,属于“冷门”,所以这个专业显得有些冷清。

“老同学,你想选什么专业?”张恭庆问王选。王选当时的学习成绩几乎门门都是 5 分,在年级名列十余名,张恭庆想听听王选的看法。

王选回答:“我再考虑考虑。我和你不同,更喜欢搞技术应用性强的工作,只要做出来能对社会有用,工程量大、烦琐些也没关系。

还有一点王选没有说,他觉得,越是古老、成熟的学科越是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越难取得新的突破;而新兴学科往往代表着未来,留给人们的创造空间广阔,发展前景较大,这是喜欢挑战和开拓的王选十分看重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王选一头扎进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他了解到,1956 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下,我国制订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把“计算技术”等列为迫切需要发展的重点技术,安排在大学新设相关专业,培养人才。北大的计算数学专业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设立的。王选还看到了科学家钱学森等写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到,计算数学这一专业将来能够与原子能、航天、国防科技等现代尖端科学发生紧密关系,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领域。王选心想,一个人只有把自已的工作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如果选择计算数学,就能够将自已所学的知识直接服务于祖国建设,为发展国民经济发挥实际作用。

于是,王选下定了决心,就选“冷门”的计算数学。这是王选人生中第一次重要抉择,也是他在科技报国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希望

孩子们多了解一些科学家的故事

不仅是为让孩子明白

学习和知识的重要性

更是希望

科学家的美好品格可以影响孩子

 

海燕读书 2023-06-29 10:15 发表于河南

CLOSE

上一篇 下一篇